• 村寨雨林恢复

    生态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课题,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公益到商业的方方面面。自然向善试图将单一经济作物恢复成类原始雨林,并探索可持续保护的中国模式。生态恢复需要栖息地恢复和当地人生态意识唤醒的两方面保证,只有当地人真正认知到雨林恢复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持续地去保护雨林。

     

    基于当地村寨的雨林恢复活动相当复杂和艰难。当地居民很大程度地依赖橡胶、茶叶、柚子等单一经济作物来维持生活,如何在开展雨林恢复的同时保证居民生活水平稳定,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找到可恢复的土地,自然向善试图从少数民族文化入手,得益于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各民族的村寨(曼)以及村以上行政单位(勐)均至少保留有一片森林被称为龙山林,龙山林除了举行祭祀活动外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入,也因此将原始雨林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土地是最有可能进行类原始雨林的扩大恢复的。

     

    自然向善计划招募志愿者到版纳州三个县31个乡镇的各村寨对西双版纳龙山分布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今后开展龙山林保护和恢复、传承龙山文化、引导和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其次,由于经济作物的过度种植所造成的村寨缺水问题,也会成为居民愿意拿出土地来恢复雨林的原因之一。另外,根据政策要求,集体林是个人无法利用和开发的,如果这些地能对个人经济带来间接影响,大家也会愿意将集体林进行雨林恢复。

     

    接着需要探索出一套村寨雨林恢复的办法,如何缓解除草剂“草甘膦”等化学药物对土地造成的伤害,如何解决当地橡胶林等单一经济作物的过度种植对植被造成的伤害,能否通过热带雨林植物的特性来代替砍树完成橡胶林的自然更替,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若能解决这些问题,雨林恢复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好的生境,这必然会对经济作物的质量提升带来促进效应,村寨居民就可以与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强供需关系,提高收入。企业也可以通过CSR等公益资金的支持,直接为采购更好及更可持续的生产原材料打下更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不对生态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自然向善还会基于高端生态旅游及大地艺术等驻地艺术,驻地音乐等其他行业探索改善居民收入结构的方式。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大多以村寨方式群居,且同民族之间会互相学习和借鉴,因此当一个村寨完成成功试验后,可以较为容易地被其他村寨接受和效仿。但生境经济带来的共益振兴还要根据不同村寨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 生境经济乡村振兴探索

     

    1

    生态变好

    恢复雨林生态系统

    2

    共益经济模式

    探索让雨林居民因雨林生态系统变好,而获得更高生活水平的共益经济模式

    3

    企业供应链优化

    促使企业供应链本身的优化与可持续